[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后台管理]
科技计划科 0754-86502813
科技成果与开发科 0754-8650327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办公室 0754-86502563
综合科 0754-86502928
0754-86502583
传真 0754-82510654
《南方日报》深度报道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效

        编者按:《南方日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实验站,并于5月23日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渔民‘掘金’致富”为题,深度报道我校“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汕头大学“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渔民“掘金”致富

记者 张伟炜 余丹

        对于高校来说,服务地方经济是重要职能之一。在这方面,汕头大学“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卓有成效——依托汕头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不仅科研成果高产,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撑,让地方产业得以转型升级,实现多重效益。

       2015年7月,“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与另外两个专业一起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汕头大学由此成为粤东地区的唯一入选高校。

       在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下,近3年来,“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那么,“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如何带动汕头当地渔民发展致富?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实验站。

 

每年为地方带来上亿元经济效益

       汕头大学理学院院长刘文华对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服务当地的成果如数家珍。据介绍,近5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9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项目108项。

       其中,“龙须菜新品系选育与栽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种苗工厂化培育技术”“汕头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华贵栉孔扇贝新品系培育技术”“青蟹病害综合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成果不仅收获多项专利奖、科学技术奖,而且在粤东得到成功推广应用。

       目前,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9件;制订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10多项;向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等部门提供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系列咨询报告12篇共100多万字;为地方开展技术培训23场,培训1470人次。

       刘文华说,研究所科研成果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为地方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以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青蟹病害综合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例,这个案例是在2005年起粤东青蟹养殖业受病害爆发影响几乎毁灭的情况下,由汕头大学联合地方进行攻关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

       该成果查明了青蟹病害的种类、病原、病因,建立其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蟹健康养殖模式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并对免疫和抗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的免疫防控奠定基础。

       刘文华称,该成果在粤东地区无偿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1.45亿元,新增利润约3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

 

“南澳金贝”三年产值逾30亿元

       “南澳金贝”是汕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果之一。谈起与“南澳金贝”结缘的科研历程,汕大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郑怀平教授打开了话匣子。多年来,他带领着科研团队队员日复一日地进行研究,经常要坐船出海观察“南澳金贝”的生长情况,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们已坚持了6年。

       2008年春,郑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纯化金黄色外观色泽、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为目标,培育出富含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华贵栉孔扇贝金黄色新品系,随后历时两年时间,经过4代人工定向选育和2代示范养殖,培育成功“南澳金贝”。

       “经过四代的人工选育和两代的示范养殖,‘南澳金贝’于2014年10月份通过了国家良种选种委员会审定。从2012年开始推广养殖至今,‘南澳金贝’的高利润使得其快速被行业认可,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养殖,并被列入福建省2017年渔业主导养殖品种上报农业部。”郑怀平回忆道。

       “经过示范养殖和推广之后,‘南澳金贝’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受到扇贝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也促成了‘南澳金贝’规模化育苗和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郑怀平说,自2014年来,科研团队为了使成果尽快服务于地方,加大了“南澳金贝”养殖推广的力度,三年来,在广东、福建、海南累计推广养殖10万亩左右、累计产值过30亿元,并且每年可在苗种繁育、养殖管理、收获、销售等环节为社会提供3万个左右临时就业机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南澳龙须菜年产值近4000万元

       龙须菜是江蓠属中重要的产琼胶经济海藻,琼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凝固性、稳定性、能与一些物质形成络合物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于糖果、饮料、果冻、肉类罐头的加工生产。

       实际上,养殖龙须菜是在近十多年来才逐渐成为南澳岛一个特色产业,成为三大拳头产品之一,经济效益很高,也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由于龙须菜养殖成本低、周期短、相对收益较大,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龙须菜,养殖试验成功后,于2000年在全岛推广。

       把龙须菜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沿海地区带到广东沿海地区,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实验站站长陈伟洲功不可没。多年来,他先后参与建立了龙须菜南移栽培整套技术集成,推广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建立龙须菜和海洋经济动物生态混养的模式,促使龙须菜栽培产业成为南澳岛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

       当天,在实验站的培养室前,陈伟洲教授向记者展示培育的龙须菜“2007”。据介绍,龙须菜“2007”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和汕头大学的科研人员继“981”龙须菜之后,历时7年多推出的又一力作:从琼胶特性方面来比较,龙须菜“2007”的琼胶含量比野生型提高20.6%,比“981”提高14.2%;凝胶强度比“981”提高11.5%。

       多年来,南澳龙须菜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琼胶原料,为鲍鱼养殖提供了大量新鲜的饵料,给广大养殖户创造了丰厚的收入,也点缀着老百姓的餐桌,改善着人们的饮食,极大地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最高峰时,龙须菜在南澳的养殖面积约2.2万亩,陈伟洲称,养殖面积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今年龙须菜在南澳的养殖规模约1.5万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

       得益于南澳岛优越的自然环境,龙须菜的质量较好,不仅价格走高,而且还吸引了大批收购商前来购买,龙须菜一时供不应求。每年四五月是龙须菜的丰收期,岛民利用每一个地方晾晒龙须菜,前来南澳岛的游客,都能看到环岛路上晾晒一地的龙须菜,环岛路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龙须菜路”。

 

汕大海洋研究团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开展对外合作

 

南澳金贝: 我国首个走出国门 贝类新品种

       南澳实验站为培育金贝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验站拥有159亩专用试验海域、600平方米的培育室和1000平方米的实验楼等主要设施。汕大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郑怀平说,曾有专家学者莅临实验站考察,认为该实验站是国内最好的临海实验站之一。

       “南澳金贝”的养殖环境究竟如何?在郑怀平及其研究生的陪同下,记者们乘船前往“南澳金贝”养殖区一探究竟。

       “‘南澳金贝’的‘金窝’,就在不远处的黑色浮球下。”记者顺着郑教授手指的方向看,只见海面上点缀着数百个篮球般大小的黑色浮球,排列有序。

       “‘南澳金贝’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传统的近岸浅海筏式养殖,养成笼分布在浮球下方联结,每笼共有10层,浮球下面有绳子系着养殖金贝的笼子。在养殖‘南澳金贝’过程中,我们采用低密度养殖,3厘米以上的稚贝放入3厘米孔径的养成笼时,每层放养密度在15个至20个。”郑怀平过后总结出,这样的养殖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不会低于每层30个的传统养殖方式。

       随船的研究生手起笼落,接着笼口一解,金贝的“金窝”露出了真面目。养成笼内,金黄色的华贵栉孔扇贝一张一合,每一个都处于稚贝期,只有1角硬币般大小。郑怀平介绍,按照其生长周期,这样的金贝还需要10至12个月才能长大上市。

       郑怀平风趣地说,从外观来看,“南澳金贝”的金黄色壳堪称颜值担当,与普通扇贝褐色壳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除了颜值高,“南澳金贝”新品种还有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以及经济价值高的优点。据介绍,其富含类胡萝卜素,肌肉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普通养殖种类的10.80倍至28.95倍,营养价值高,抗氧化能力比普通养殖种类高3.4倍,且抗低温能力强,10℃时的耐受率是普通养殖种类的2.9倍。

       “南澳金贝”的培育方法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别荣获汕头市专利奖金奖和广东省专利优秀奖,均是专利奖中唯一的海水农业项目。此外,在2016年,郑怀平还荣获汕头市专利优秀发明人奖。

       可喜的是,科研团队还抓住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2015年5月以来,婆罗洲扇贝公司主动联系郑怀平科研团队,双方展开合作,“南澳金贝”被推广到马来西亚沙巴州,被列为该公司的主养品种,这标志着“南澳金贝”成为我国首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

 

扎根海岛20多年,把龙须菜从山东沿海带到南澳岛落户

 

陈伟洲: 直把南澳当故乡

       在南澳岛东北端一隅,来自汕头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的一群教授与研究生长期扎根南澳实验站,利用自身的海洋生物学专业知识,长年累月地投身研究南澳的海洋生物养殖产业,带动南澳当地的渔民转产致富。

       站长陈伟洲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正是他,在1999年即把远在山东的龙须菜引入南澳岛栽培试验并成功推广。

       “我在1993年7月从青岛海洋大学毕业后,听说南澳岛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时,放弃到广州工作的机会,来到偏远的南澳岛工作,上岛至今24年,南澳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陈伟洲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陈伟洲在实验站办公室配有两张1.2米的床铺,办公桌上堆放了大量的专业书籍。

       “现在实验站条件好很多了,以前没有电得自己发电,更没有网络上网。犹记得我当年刚到南澳县科委工作时没有宿舍,只能住在办公室,白天下班后,拉开一张弹簧床就是我晚上的‘家’,那样的单调日子足足过了一年多。”陈伟洲回忆道。

       实验站的会议室内,天花板上的两盏吊扇显然已经使用多年,电线有些老化的痕迹。天气闷热,陈伟洲打开吊扇,吊扇发出“吱吱吱”的声音。不过,对于这样的环境,陈伟洲与其他研究人员显然已经习惯。

       “到这里做科研工作,就要学会吃苦,要耐得住寂寞。夏天的夜晚,除了要习惯每晚虫蛙此起彼伏的叫声,还有忍受蚊虫的叮咬。想想以前条件很差,现在已经改善很多,再说能住在风景秀丽的海岛,感觉还不错。做科研要学会这样苦中作乐才行。”陈伟洲笑着说。

《南方日报》报道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5/23/node_2703.htm

(新闻中心)

yangjl
2017-05-24
常用链接
国家科学技术部 重大科技专项 863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 973计划
国家教育部科技司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留学网
中国科学院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技网
汕头科技信息网 汕头市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省部产学研合作信息网
中国司法科研信息网 教育部人文社科网管信息中心 广东社科规划办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国家软科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Copyright 2012 by Shantou University Research Div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243号 汕头大学科研处
邮政编码:515063